0314-2379999

清宫秘藏——藏汉合璧的佛教艺术珍品展

展览在线展览精品开放信息展览策划

清宫秘藏——藏汉合璧的佛教艺术珍品展

展览日期:常设展览
主办单位:承德博物馆
展览地点:承德博物馆
所属标签:历史类

展览简介

本展览位于地下一层展厅西南部。
清帝驻跸避暑山庄期间,为便于礼佛,在宫殿园林内设置了多处佛堂。这些佛堂建筑、佛教文物及制度化的佛事活动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藏传佛教文化体系,也使佛教文化成为清代宫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现藏大量藏传佛教艺术珍品,为历代皇帝所敬奉和珍藏,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宗教、民族文化和艺术价值。

第一部分:妙相庄严 佛像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佛堂内藏有丰富的藏传佛教造像。这些佛教造像从形象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静像,即正常人的形象,慈祥寂静,为显宗佛像;一类为猛像,多手多臂,形象怪异,忿怒凶猛,为密宗佛像。
  • 清代铜四臂观音菩萨像
    清(公元1644——1911年)
    通长26 厘米 通宽25.3厘米 通高79.8厘米 重20100克
    佛像铜质。一面四臂,头冠、面部、颈部、耳环泥金,右上手高举,右下手向下持金刚杵,左上手高举持一朵莲花,左下手向下持套索,赤足站立于莲台之上。束高发髻,两侧散发披于双肩,饰蓝漆。头戴五叶宝冠,眉间有一白毫,双耳饰圆花形环。身披璎珞,佩戴臂钏、手钏、足钏,并嵌银。身披鎏金飘带,绕过双臂垂于像身两侧,飘带上刻卷草纹。左肩斜披仁兽皮,下身着裙,并斜系一条飘带,上镶嵌鎏金缠枝花卉纹。莲台为半圆形,后部无莲瓣。 此件文物位于“清宫秘藏——藏汉合璧的佛教艺术珍品展”展厅,为国家一级文物。
  • 清代铜十一面四十二臂观世音菩萨像
    清(公元1644——1911年)
    通长44厘米 通宽38厘米 通高137厘米
     佛像铜质,面部、颈部泥金。十一面四十二臂,主臂第一双手于胸前合十;第二双手上扬,左手持莲花,右手持葫芦;第三双手向外结期剋印;第四双手右手向下结与愿印,左手持净水瓶;其余辅臂呈扇面形分列像身两侧,手心皆饰一眼,赤足立于椭圆形莲台之上。头部分五层,一至三层各为三面,顶部两层为单面,除顶部头像饰发髻,其余各头像饰五叶冠。身披珞璎,佩戴臂钏、手钏、足钏,下身着裙,裙上饰规则阶梯状衣摺。像头部配三环形火焰头光。莲台下为亚字型须弥座,中部由双狮撑托,双狮中间为十字金刚杵。 此件文物位于“清宫秘藏——藏汉合璧的佛教艺术珍品展”展厅,为国家一级文物。

第二部分:浮屠焕彩 佛塔与佛龛

 佛塔,又名浮屠(梵语佛陀的音译),藏语称“曲登”。 佛塔最初用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佛龛,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如神龛等。清代宫廷佛教文化盛行,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内诸多佛塔、佛龛,充分体现了皇室对佛教文化的重视与信仰,这些佛塔、佛龛精巧华美、巧夺天工,尽显皇室风采气韵。
  • 清黑漆描金四角重檐木佛龛
    清(公元1644——1911年)
    通长45.7厘米 通宽35.5厘米 通高76.4厘米
    龛为四足重檐。龛顶饰缠枝卷莲纹,下有八个小玻璃龛门,上绘玻璃画。二层有护栏,三层飞檐上有四根小立柱。中间为一佛龛,由四根细圆柱支撑,龛内壁板绘八宝纹及卷云纹,内有一尊铜鎏金无量寿佛。底部有四足,四足角翘起,四周有护栏,上饰缠枝莲纹、回纹、花卉、叶状之字纹。 此件文物位于“清宫秘藏——藏汉合璧的佛教艺术珍品展”展厅,为国家一级文物。
  • 清代卷棚歇山殿式楠木佛龛
    清(公元1644—1911年)
    通长154厘米 通宽101厘米 通高152.3厘米
    佛龛为歇山卷棚殿式龛。主脊两头装饰吻兽,四角各装饰角兽五个,龛正门为重花门檐,上面浮雕葫芦图案。龛门上嵌铜鎏金门饰,门板上浮雕龙纹、云纹、八宝、暗八仙、海水纹图案。底座为台阶式,前面开三条楼梯,两侧又各出一条楼梯,每条为八层台阶。台座饰仰覆莲瓣,中部刻大朵宝相花。 此件文物位于“清宫秘藏——藏汉合璧的佛教艺术珍品展”展厅,为国家一级文物。

第三部分:祥轮永驻 法器

 佛教法器,按功能大体可以分为礼敬、称赞、供养、持验、护魔、劝导六类。主要来源于宫廷造办处制造和西藏进贡,具有很高的宗教历史价值,反映了清朝皇帝和西藏宗教首领的密切往来以及清中央政府与西藏之间的紧密关系。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宗教影响博大深远。佛教文化是清代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金碧辉煌的寺庙群、庄严肃穆的佛堂建筑,还是精美绝伦的佛教艺术珍品,都昭示着清代帝王对佛教的尊崇。清王朝对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推崇,进一步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 银鎏金錾胎珐琅五供
    清(公元1644——1911年)
    炉高29.2厘米,蜡台高35.7厘米,花觚高30.5厘米
    五供为佛前供器,又称“五具足”“五供养”,由一对花觚、一对蜡台和一件香炉组成。此五供为银质,香炉耳部及口沿饰回纹;蜡台由扦头、长颈、托盘、瓶足组成;花觚呈喇叭形口径、球形腹、瓶形足;整套礼器造型优美,做工精致。
  • 银錾花嘎巴拉碗
    清(公元1644—1911年)
    通高27.1厘米长19.9厘米宽19.6厘米
    嘎巴拉为梵语,是大悲与空性的象征。嘎巴拉碗由人头盖骨作成,又称内供颅器,是藏传佛教常用法器之一。此件嘎巴拉碗,以铜鎏金碗盖、碗体及碗托组合而成,碗盖以一金刚杵为盖把。碗托上半部为三角形鎏金台座,三个角下各有一头瑞兽托住,三面则雕刻火焰纹及莲瓣纹,碗托底座亦雕刻火焰纹。

结语

历史的巨轮永不停息,消逝的清王朝与皇室贵胄在承德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壮丽的宫殿、堂皇的陈设、华贵的日常遗物、奇珍异宝,映现出昔日奢华的皇室生活。复原的宫殿局部布置、日常用品的展示,为我们揭开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宫廷生活的神秘面纱,进而对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帝制和皇室生活有了全面的认知。

数字展厅

快速报价
*
*
   免   费   
   报   价   
15000㎡整装实景体验馆免费装修咨询 丨 0314-2379999
预约设计